-
沈树忠院士:“金钉子”,“钉”住地球记忆(院士讲科普)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金钉子”的确立为重建地球历史搭建了一个国际标准时间框架,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各种地质、生物演化事件以及预测圈定各种自然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奠定了基础。
图①:图为钉入贵州剑河县的“金钉子”。杨家孟摄(影像中国)图②:图为位于浙江长兴县的“金钉子”。沈树忠供图资料来源:国际地层委员会网友:前不久,我们一家去贵州省旅游,在剑河县八郎村,听当地导游给我们介绍“金钉子”。为啥要往岩石里钉进去一...
-
吴伟仁院士:我们为什么要去撞击小行星
浩瀚的太阳系中,围绕太阳公转的不仅有八大行星,还有千千万万个头不等、形状各异、运行轨道不同的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原始星云在长成大行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被称为太阳系建筑大厦的砖石。在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上,我国科...
太阳系内小行星分布示意图。深空探测实验室供图地球防御小行星撞击漫画。杨仕成绘网友:最近看到一个热搜话题,“我国规划撞击一颗小行星”,有种科幻照进现实的感觉。小行星是颗什么“星”,为什么要去撞击它?假如小行星撞地球,我们怎么办?编辑:这些...
-
如何摸透台风的行踪(瞰前沿)
2025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的行进路径受到很多关注。它一度直扑我国台湾,在浙江近海陡然转向西进,让沿海城市严阵以待。这种路径突变,恰是台风令人捉摸不透的写照。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等专家,解析台风为何会走“迷踪”,科...
图①: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未来72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2025年7月6日17时—9日17时(北京时)。图②:台风“丹娜丝”4B静止卫星可见光云图,2025年7月6日17时(北京时)。图③:为推进临空环境台风探测,科研人员在架设无线数据接收天线。北京理工大学...
-
【人民日报】徐星院士:不断探索生命的奇迹
古生物学研究仍在不断推进,新的化石发现、新的技术应用都在为解开生命演化的谜题持续提供线索
古生物学研究仍在不断推进,新的化石发现、新的技术应用都在为解开生命演化的谜题持续提供线索自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学术界有关恐龙和鸟类关系的争论就一直延续,古生物学家们尝试追寻鸟类演化的证据。从19世纪赫胥黎首次提出鸟类可能源自恐龙,到20世...
-
【人民日报】王贻芳院士: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
如果缺乏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在新技术上我们只能是追随者,缺失源头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的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的全链条。
如果缺乏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在新技术上我们只能是追随者,缺失源头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的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的全链条高能物理,也称作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是对分子、原子、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那么...
-
【人民日报】赵刚院士:探索宇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当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之际,日月经天、斗转星移就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朴素工具,由此去思考“昼夜更替”“寒来暑往”。这种自发的探索宇宙活动,始于人类对神秘星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网友:近来,关于黑洞、月壤、“星际访客”等天文学话题常常引发网上热烈讨论。我很好奇,目前天文学的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编辑:这些话题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本期院士讲科普,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