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王贻芳院士:探微观之谜 展创新之力
如果缺乏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在新技术上我们只能是追随者,缺失源头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的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的全链条。
如果缺乏科学上的领先地位,在新技术上我们只能是追随者,缺失源头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勇于承担前沿探索的风险,才能打通并掌控科技创新的全链条高能物理,也称作粒子物理,研究的是物质最深层次的结构,是对分子、原子、原子核研究的自然发展与深化。那么...
-
【人民日报】赵刚院士:探索宇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当人类文明尚处于萌芽之际,日月经天、斗转星移就成为人类认识自然环境的朴素工具,由此去思考“昼夜更替”“寒来暑往”。这种自发的探索宇宙活动,始于人类对神秘星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网友:近来,关于黑洞、月壤、“星际访客”等天文学话题常常引发网上热烈讨论。我很好奇,目前天文学的发展到了什么水平?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编辑:这些话题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本期院士讲科普,我们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
-
【人民日报】对话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赵红卫院士——走近“看不见”的重离子世界
在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原子、分子、质子、电子等微小粒子蕴藏着无限潜力。对于很多人而言,“重离子”比较陌生,但它却是“极微观”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解剖”它们的物理奥秘?为何要让它们加速奔跑?在“看不见”的世界中,科学家们怎样几十年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广大科技工作者锚定“四个面向”,钻研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建设科技强国、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巨大贡献。重离子加速器有什么用?工业固废如何“...
-
【人民日报】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带动更多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 深入城市乡村开设讲座,为青少年撰写科普读物,通过短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指出,“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希望你们继续发扬科学报国的...
-
褚君浩:追光而往 向光而行 | 先生丨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
褚君浩:中国的科学,归根结底是要把自己的水平发展起来。你在外国,在人家教授下面做人家的课题,不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先生,不仅是一种称谓,更蕴含着敬意与传承。今年是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70周年。70年来,中国科学院学部共遴选156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中国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传承弘扬科学精神等做出了突出贡献。总台中国之...
-
野外科考,寻找亿万年前的生命(弘扬科学家精神)
多年后,徐星仍清晰地记得1997年发生在辽宁省北票市的一晚。那天,关于恐龙化石的野外发掘工作结束了,一个当地人告诉徐星和同事,愿意捐献一件化石标本。来到这位捐赠者的住处,徐星看见了一些堆在房屋一角的破碎化石。当看到其中一块化石上隐约露出的羽...
2023年,徐星在内蒙古自治区巴音满都呼嘎查挖掘恐龙化石。臧海龙摄人物小传徐星,1969年生,新疆伊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中生代爬行动物化石及地层学研究,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